毕节拼团购房52群(88)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97人申请入群

一方山水 万般风情——毕节市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 2019-09-12 10:44:40

来源: 毕节日报

分类: 行业动态

258次浏览


登临贵州屋脊,看韭菜花肆意绽放,在十万大山间勾勒出奇幻的图景;驻足草海湖畔,看黑颈鹤翩跹曼舞,演绎大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乐章;漫游杜鹃花海,看繁花争奇斗艳,将大地装点成缤纷的彩带;置身织金洞内,看造物主鬼斧神工,将崇山峻岭、险峰巉岩浓缩于这一方神奇洞天……

铺开毕节试验区的魅力长卷,每一笔都是它呈现的鲜亮底色,每一画都是它蕴藏的人文内涵。

伴随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脚步,毕节旅游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提升,“产品、营销、融资、监管、服务”五大体系有序构建,“文旅、体旅、农旅、商旅、康养”多行业融合效应有效凸显,全市旅游正逐渐实现精彩嬗变,向着“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模式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

更多美景走出“深闺”

“乌蒙处处好风景,藏在深闺人未识”。毕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曾因开发建设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一度只能藏于深山“花好无人赏”。

为打破这一窘境,近年来,毕节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力争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住、玩得好、出得去”。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毕节抢抓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契机,强基础、补短板,着力破解交通瓶颈对旅游发展的制约。从杭瑞高速建成结束“零高速”的历史,到厦蓉高速开通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再到飞雄机场通航、成贵铁路加快推进……毕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惊人的速度逐步驶入快车道。

数据显示,仅“十二五”期间,全市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751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近3万公里;建成铁路项目8个,总里程413公里。

如今,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穿山越岭,跨江过河,打破了毕节与外界的隔阂,拉近毕节与世界的距离,将毕节厚重的人文风物、绮丽的自然风光推向世界。

与此同时,毕节还紧紧围绕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核心任务,以百里杜鹃、织金洞、韭菜坪等龙头景区为代表,不断推进全市旅游景区提质升级。仅“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项目累计投资411亿元。其中:百里杜鹃景区旅游项目累计投入50余亿元,织金洞景区旅游项目累计投资3.2亿元,草海景区旅游项目累计投资21.45亿元,慕俄格古城景区旅游项目累计投资12.9亿元,韭菜坪景区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有效夯实和完善了各大景区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毕节又累计新增101个涉旅项目,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60亿元。大方奢香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增金海湖湿地公园等3A级景区17家;七星关区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赫章九股水温泉景区正式运营,补足了红色旅游和冬季旅游短板;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景区、奢香军营山地公园等旅游新产品相继投入市场;建设了黔西县乌江源文化旅游小镇和织金县下红岩旅游小镇扶贫项目,为带动旅游扶贫提供强大助力。

持续不断的投资建设,让毕节旅游资源逐渐走出“深闺”,迎来八方游客,全市旅游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仅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量就达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937亿元,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超过30%;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6184.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2.45亿元。

破除单一模式

做大融合文章

8月24日至25日,2019年中国·百里杜鹃国际越野跑挑战赛在百里杜鹃举行。赛区彝山花谷、奢香军营大草原、原始杜鹃林带、米底河等多个风光旖旎的景点以及槽门满族村、龙塘彝族村等神秘古朴的少数民族村寨,让参赛者在奔跑中领略到烂漫景色,体验到多彩民族风情。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选手和游客参加。

这是百里杜鹃旅游景区延伸赏花经济产业链,丰富旅游业态,推进“花季游”向“四季游”转变的一个尝试。

旅游旺季短、产品结构单一、景观差异性小,长期以来制约着毕节旅游业发展。为突破旅游“淡季”魔障,改变单一旅游模式,毕节市立足优质的生态气候资源,积极创新旅游业态,开发旅游新产品,在“花海毕节”总体定位的基础上,抓住游客出行时间分散、错峰出游等特点,积极打造民俗文化体验游、温泉旅游、度假旅游、避寒旅游等新名片,补齐旅游淡季无花可看、无景可赏的短板。同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积极参与,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和落后的业态形式,坚持“文旅、体旅、农旅、商旅、康养”融合,强化政策驱动、产业联动、品牌推动措施,不断盘活旅游资产,强化宣传推介,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全方位、多形式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织金洞、百里杜鹃等景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游外,一场场非遗文化展演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金沙县后山镇、赫章县韭菜坪等景区,每年通过举办中国·贵州·金沙全国溯溪大赛、夜郎故里·国际高原山地穿越挑战赛等体育赛事,依托本地特色山水资源,走“体旅融合、以体促旅”的发展模式;在七星关区鸡鸣三省景区,通过打造“鸡鸣圣地”“雄关漫道”“将军碑林”“红韵苗街”等主题景点,把红色文化旅游与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大方县慕俄格古城、织金县平远古镇,精心打造亭台楼阁、灵山秀水、古桥古街,让自然与人文互为融合,依山傍水的“小桥流水人家”轻吟浅唱出精巧的诗韵乡愁,使游客真切地体会到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背后厚重的历史文化;赫章县六曲河镇精心开发建设的九股水温泉项目,以温泉和水上游乐园复合型综合体的方式,开创性地推出了温泉开发“冷热相融、冬夏互补”的新模式;百里杜鹃普底乡、大方县八堡乡、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通过举办彝族年系列活动,让民族文化产品逐渐成为吸引游客和丰富游客体验的重要载体。

除此之外,各旅游景区还结合自身优势,精心打造各类特色主题民宿、生活创意馆和体验式文创产品等,在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商、养、学、闲、情、奇”,创新旅游模式,转变经营方式,激发游客深度探索的兴趣,促进旅游产业多极发展。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毕节旅游逐渐朝着“全时、全景、全业、全民”模式发展。过去被视为毕节旅游淡季的冬季,如今也因旅游业态的丰富而持续升温。每年寒暑假,全市各地旅游热度不减,部分游客甚至长时间租住在毕节的城市或乡村,感受毕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之美和“月月有节庆、天天有惊喜”的人文之美。

立足优势资源

打造精品“乡村游”

初秋时节,威宁自治县海边街道银龙社区银龙幸福小镇静卧在草海湖畔,风景如画。

自2012年以来,海边街道银龙社区充分利用山环水抱的区位优势,按照“产业互动、生态循环、宜居宜业”的要求,将扶贫产业与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特色村寨建设相融合,通过改造重塑民居民宿、转变传统农耕生产模式、打造特色微型企业等方式,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如今,银龙幸福小镇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高原风味,成为旅游、度假、避暑、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朝阳产业和富民工程来抓,依托良好的区位、生态、气候等优势,乘势而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准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市以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打造为突破,积极探索景区带动、产业融合、特色村寨等旅游扶贫模式,打造出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永兴村、赫章县兴发乡中营村、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雄鹰村、七星关区碧海街道砂锅寨村、金海湖新区青山村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

同时,以民族民俗文化为依托,以现代高效农业园为载体的乡村休闲游也渐成毕节乡村旅游的新业态。百里杜鹃将乡村旅游与杜鹃花、彝族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促进农民增收、拓展景区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四者和谐统一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织金县官寨乡麻窝村、下红岩村开展冬季草莓、金桔采摘活动,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原生态有机水果;金沙台金现代科技园、黔西县解放村柳岸水乡、织金县雅贤现代农业观光园、梨树镇杨柳湾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园、泰丰园等已被列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乡村旅游经营户2000余家,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100多家。2016年全市有34个村通过旅游业带动脱贫,旅游业带动脱贫率达30%以上;2017年,全市共有946个村纳入贵州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旅游业带动6.98万贫困人口受益;2018年,全市旅游业计划带动7.12万贫困人口脱贫。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效能与日俱增。

每年冬、夏季节,大方县木寨村白马寨组的薛峰就将自家多余的3间客房租赁给来自四川的几位游客,并为他们提供日常饮食和生活必需品,每天收入达500余元。

“前些年我还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靠家中几亩薄地维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赶上了好时候、好政策,苦尽甘来,开乡村旅馆每年能赚20万元!”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永兴村一乡村客栈的老板沈光海讲述着自己生活的变化,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乡村旅游的全面开花,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洗脚上田”当起了老板,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责任编辑: bjlpw04

团购报名